首页  >  校园快讯  >  正文

校园快讯

媒体关注 | 天津日报理论创新版刊发我校金融学院李婕妤教授文章《让金融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

发布时间:2025-10-30 15:59:15   |   点击数量:

我国城市发展正经历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的历史性变革。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的总体要求。在我国城市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过程中,金融成为系统性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绿色转型、文脉赓续和治理增效的重要引擎。金融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本质上是通过发挥其资本供给、风险定价和资源配置三大核心功能,与城市发展的多维目标深度耦合,构建可持续、高效率、韧性强的发展模式。

金融重塑城市结构基底:引导空间优化与体系协同。结构优化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载体,旨在推动形成布局合理、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现代城市体系。在资本供给方面,开发性金融与政策性银行凭借其大规模、长周期、低成本资金优势,投向城市群与都市圈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为“多中心、网络化”的城市体系构建坚实的物理基础提供资金保障。在风险定价层面,对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项目进行深入分析,测度预期收益率与标准差,精准匹配对应的融资条件和资金利率。对超、特大城市的低效扩张和落后产能进行融资限制,严控高耗能和高密度开发;而对具备发展潜力的中小城市、县域及新兴产业集聚区,则通过放宽发债条件、设立政府引导基金、推动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等方式,激励社会资本流入,有效提升其人口与产业承接能力。在资源配置维度,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和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工具激活存量资产价值,推动老旧城区更新,加快废弃工业用地转型和区域副中心建设,促进土地集约利用,产城融合与空间结构重构。通过建立健全多层次、跨区域的金融服务体系,赋能城市空间优化与整体效能提升。

金融驱动城市动能与品质双升级:赋能创新与宜居。城市高质量发展需要实现动能转换与品质双提升。在资本供给方面,金融体系通过多元化渠道为不同阶段的创新活动和民生项目提供资金支持。风险投资、私募股权和科创板等聚焦原始创新与关键技术领域,为高风险、长周期的科技研发提供初始资本和再融资支持;开发性金融和政策性银行依托中长期资金优势,支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工程建设,弥补纯市场化融资的不足。在风险定价方面,金融借助科技赋能和工具创新,实现对创新风险和社会效益的精准识别与定价。通过智能风控模型和大数据分析,金融机构对不同区域和不同群体的住房保障、社区服务等需求进行分层定价,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精准性。在资源配置方面,金融通过市场机制和政策协同,推动资本在创新链与民生领域之间高效流动。供应链金融和产业投资基金强化“科技—产业—金融”循环,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集群培育。金融通过统筹经济效益与社会目标,优化资金在不同领域和不同区域的配置结构,最终实现城市创新动能提升与生活品质改善的协同发展。

金融引领绿色与文化共生:支撑可持续与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城市,不仅要有绿色低碳的“形”,确保其运行高效、环境优美、发展可持续;也要有独特深厚的“神”,赋予其精神内涵、文化魅力与情感温度。在资本供给方面,绿色债券、蓝色债券和转型金融工具定向支持清洁能源、生态修复、工业节能改造等重大项目;文化专项贷款、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拓宽了文物保护与历史街区活化资金来源。在风险定价方面,环境压力测试和碳核算技术应用于信贷审批与投资决策,帮助金融机构量化气候变化带来的物理风险与转型风险;文化资产评估体系、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和文旅项目现金流预测模型逐步完善,助力破解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难、融资缺抵押”的困境;绿色项目认证与文化品牌信用评级为金融市场提供了可比较、可交易的标准化信息,引导资金流向更具环境效益和文化价值的领域。在资源配置方面,碳金融市场将碳排放权转化为可交易资产,利用价格信号引导企业减排降碳,促进环境资源优化配置;文化金融激活历史建筑、工业遗存等存量资源,实现文化保护与产业开发的良性互动。金融通过市场激励和政策引导,推动资金高效流动和优化整合。

金融赋能智慧治理:创新模式与效率提升。治理效能是现代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保障和基础支撑。在资本供给方面,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通过“新基建”和“城市智能升级”专项贷款,支持5G网络、物联网和城市大脑中枢平台等底层系统建设;通过政府引导基金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智慧交通、智能能源管理、数字政务等项目建设,缓解政府短期投入压力。在风险定价方面,基于大数据的动态信用评价模型实现对政府项目和参与企业的全周期风险管理;智能合约与区块链结合,确保项目资金按预设条件自动拨付,降低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人工智能赋能下的城市运行模拟与压力测试,助力识别系统性脆弱环节。在资源配置方面,数字支付与结算体系提升公共服务收费和社会保障发放的效率,减少中间损耗;基于区块链的政府采购和工程招标平台增强资金流动透明性和可追溯性,杜绝违规操作;金融科技还助力构建“绩效导向”的财政资金分配机制。依据大数据评估结果动态调整支持方向和力度,推动城市治理从“投入型”向“效果型”转变。

来源:天津日报